来源: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国庆、中秋之前,昆明市质监局首次组织人员开展了为期5天的月饼包装计量专项检查,发现六成多的月饼存在过度包装问题。
早在2005年,国家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规范月饼价格、质量、包装及搭售等行为的公告》,其中一点即是对月饼包装进行规范。到了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发布《月饼强制性国家标准》,明确规定包装成本应不超过月饼出厂价格的25%等内容。两年后,商务部又下发通知抑制商品过度包装……今年9月份,国家质检总局又发布月饼销售包装计量检验规则……
一种商品的包装问题,竟然每年都要出台一项公共政策,多少让人感觉不爽。我想,不妨站在财税的视角来考量,用开征绿色税的方式向月饼过度包装“开战”。
所谓绿色税,就是人们常讲的包装税,是面向过度包装而征收的一个税种。就现实而言,我国大都以费的形式出现,比如“废品回收费”以及一些类型的罚款,来治理过度包装,这种收费和罚款的模式,具有很大变通性和弹性,执法尺度松紧很大。而一旦上升到税收制度层面,就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税收特质。
征收绿色税,其实质就是对于过度包装的外部成本变成内部化,这不仅可以使企业从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单一性,转移到兼顾生态、资源和环境的多元化技术上来。
国际上对过度包装利用税收手段进行调节,已成流行趋势。比如在美国,若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全部使用可再循环的包装材料,则可以免税;若产品包装部分使用了可再循环材料,则征收较低的税;若产品包装全部使用不可再利用或再循环的材料,则征收较高的税费。
所以,我们在治理月饼过度包装方面,应转换一下思维模式,不妨出台包装税去有效规避过度包装现象的滋生蔓延。当然,包装税不仅针对月饼过度包装,应涉及所有有过度包装现象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