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光之声-关注热点、焦点、疑点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奋勇前行...

叶光·打假·维权

重庆叶光商品咨询有限公司-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指定质量法维权调查机构

http://www.yeguang315.com

“钓鱼执法”当坚决废止

发表于:2009-10-26 点击:

来源:新京报 

    “钓鱼执法”早已长期存在,并且正呈“理论化”、“普及化”、“组织化”之势,形成利益链。“倒钩”早已在新闻里曝光,甚至引发过血案,现在还有“白纸黑字”的证据,有关官员还有什么可否认的?
    上海“钓鱼执法”事件真相渐渐浮出水面。浦东新区对断指明志的“孙中界事件”组织了调查,否定了区城管

执法局先前“不存在‘钓鱼’”的调查结论,认为其与事实不符,“误导了公众和舆论”。据新华社昨日报道,14日当晚孙中界搭载的男子陈某某并非普通乘客,在当天整治非法营运的行动前,南汇区原交通行政执法大队就将执法信息,通过蒋某某告知了陈某某,而陈某某就是“钩子”,蒋某某则是其“钩头”。
    虽然最终的调查结论还有待官方公布,但事实已经很清楚,这个结果一点也不出乎人们意外———一方面是所谓“愿意作证的社会正义人士”,称病上车,随手送钱,暴力拔钥匙,如此种种,除了“倒钩”,别无合理解释;一方面,此前交管系统的官员百般否认,且理直气壮:一个月前针对相似的张军案,一官员斩钉截铁地表示:任何一个执法人员都不敢这样做(放“倒钩”)。事实上,不是执法人员“不敢”,而是早就成为常态。

    “钓鱼执法”于斯为盛,但上海未必是始作俑者,早在2004年9月、2007年9月新华社就先后报道过秦皇岛市、哈尔滨市的类似的“黑车倒钩”执法。不仅如此,“钓鱼执法”早已“理论化”。2006年6月出版的北京市城管培训教材《城管执法操作实务》,就有“钓鱼式执法”的理论论述———“打黑车难就难在抓不到证明相对人违法载客的证据”,所以可采取“倒钩”手法,“其操作方法为,“热心人”佯装为一名需要搭乘该车的乘客,当双方谈好价钱,‘乘客’坐上车子行驶一段路程后,城管执法队员就中途拦截下来……”其中“教诲”与张军、孙中界等受害人的遭遇如出一辙。
    由此可见,“钓鱼执法”早已长期存在,并且正呈“理论化”、“普及化”、“组织化”之势,形成利益链,有的地方已经有了规模化的“钓鱼”组织,“钩头”、“钩子”分工明确。据新华社报道,上海在查“黑车”实施“有奖举报”过程中,职业举报人(“钩子”)客观存在,一些“钩子”为拿奖励采取不正当、不规范的取证手段;有的区执法大队还与“钩头”签订了合同关系,一些“钩子”以“放钩取证”为业;一些“钩子”队伍趋于组织化,有的形成了一个黑色“食物链”。这样就不难理解,何以一年前年轻的黑车司机刺死女“倒钩”的血案,并没有中止“倒钩”的泛滥;轰动全国的张军事件,依然没让有关部门收敛。
    “倒钩”早已在新闻里曝光,甚至引发过血案,现在还有“白纸黑字”的证据,有关官员还有什么可否认的?人们还会问:为什么普通公民面对公权的蛮横,非要用开胸验肺、断指明志的极端手段,才能讨回公道?社会正当的反映渠道、政府内部的纠正机制,为什么在“倒钩”面前失灵,放任“利维坦”怪兽咬人?为什么,在法庭上,处罚机关拒不提供“证人”信息,甚至没提供录音,居然没有一个被“钓”的车主胜诉?是什么让司法这最后一道社会的减压阀失灵?
    早就有论者说明,“钓鱼执法”的危害远远大于“黑车”。念及“钓鱼执法”的普遍性,期待国家有关部门统一指令,严禁此种执法方式再来危害民众
责任编辑:none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ICP备05000872号 公安公共信息网络安全备案号:50010501500072

版权所有(1998--2015):叶光之声.叶光打假维权网 后台管理 地 址:重庆市江北区鹞子丘路62号1幢0811室(龙湖新壹街1号楼) 邮 编:400020 

电 话:13193161817 QQ群:84345578 E-mail:yeguang315@163.com 您是本站第位访问者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