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消费网·中国消费者报 作者:李永钧
尽管上半年车市连续火爆、屡创新高。然而不少经销商还是为提前透支的车市感到担忧。在他们看来,6月的车市实际上已经开始降温,而7月又是传统的销售淡季,销售一旦下滑,库存增大,经销商只能加大优惠,恶性的价格战又要打响。于是,“7月车价或将跳水”的说法开始不胫而走。
按照往年的规律,6月进入汽车产销的淡季,但今年6月,按照中汽协的数据,汽车产销比5月仍有小幅度的增长;但中汽协公布的是由生产厂家自己上报的产、销(批发)量,而从全国汽车交易市场6月的销售情况看,人流量已经出现下降,多数市场实际销售量环比下降,这些汽车市场都具有“晴雨表”作用,因此更能够真实反映汽车市场的状况。车市允许有泡沫,但泡沫必须存在于合理范围内。现在,公布的批发量与实际销售量大相径庭,说白了,说明厂家又在向经销商压库了。
今年前5个月,“库存”——这个曾令汽车厂商大伤脑筋的字眼,已经渐行渐远。在厂家谨慎排产计划和国家政策的拉动下,全国汽车产销率达到102.46%,行业库存创两年以来的新低,轿车和交叉型乘用车库存水平均出现较大幅度下降。面对复杂多变的行业发展形势,各车企及时调整生产节奏,使库存得到充分释放,今年前5个月汽车行业的库存总体上保持较合理的水平。
但是,6月份好像又在故技重演,汽车厂商纷纷调高了全年的销售任务,但是面对淡季的临近,谁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在存在很多变数的情况下,厂商纷纷向经销商“压库”。如此一来,即便是终端销量不理想,以企业批发量为口径的行业统计数字,也能维持在一个较满意的水平,以便企业半年报表更为漂亮。
最近在经销商处听到一个新鲜名词———翻牌。何谓翻牌?大致意思是,每到月底,经销商在途、在库的车辆都将被车厂默认为全部零售,经销商下个月第一天库存量在系统上显示为“零”,“翻牌”的目的是车厂为了追求更好的销售数据。一位经销商负责人抱怨,每次到了月底就惶惶不可终日。经销商丧失了对库存量的话语权。而且对于品牌贡献度越高的经销商,反而承受的压力更大:因为销量高的经销商进货量也相对较大,被翻牌的几率和面临的风险更大。
“因为前期供应的滞后,经销商难以避免出现两个月共同积压的库存亟待消化。”一位市场人士分析说。在这种情况下压库,经销商就会更加困难。据调查,汽车经销商资金来源75%是自有资金,12.5%是贷款,其他占12.5%,可见贷款比例相当小,资金链相当紧张。经销商效益上升的占32%,持平的占9%,下降的占59%。可见经销商大多数增销不增收。但经销商毕竟不是“无底洞”,现在迫于厂家压力,大量“吃进”,总有一天会不堪重负。
不少业内人士对此不无担忧:压库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库存压力,但却造成了大量的经销商库存,加剧了车价的动荡,对市场走势和企业长远发展极为不利,因此要特别警惕“压库”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