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俄罗斯特产商店”:部分“进口”商品实为国产货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作者:张文章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作者:张文章
“进口”商品实为国产货 2024年12月28日,记者在某线上平台看到一则“俄罗斯风味牛乳饼干”视频广告,广告称“俄罗斯原装进口的小刺猬饼干,真的老香了,国内真吃不着这个味”“上百年的制作工艺”“只收一个运费钱”。
记者点击“立即购买”,页面显示“99元 拍一发四大箱”,查遍购买页面,没有找到厂家或进口商的任何信息,也无任何进口审批材料、产品合格证明。下单后,记者手机收到“劲龙信息,您购买的(牛乳饼干)下单成功,将尽快为您发货”的短信。记者查阅账单看到,收款单位为秀丽商铺,全称为“微山县韩庄秀丽电子商务商行(个体工商户)”。记者查阅其营业范围,未见其有进出口业务资质信息。
2024年12月31日,记者收到这款饼干,发现每包饼干都是单独包装,小包装正面标注“九俪谷牌木糖醇特仑酥牛乳味饼干”,背面显示制造商是山东三牛食品有限公司,地址在山东省日照市。

网购“俄罗斯进口饼干”,收到的却是山东生产的饼干。张文章/摄

商家宣称进口的俄罗斯式熏肉香肠,实际产地在黑龙江省。张文章/摄
2024年,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台江区等地都出现多家俄罗斯商品馆。2024年12月28日,记者在福州市5A级景区三坊七巷的中俄国际商行(莫斯科风情馆)看到,入口是硕大的“中俄国际商城 逛遍俄罗斯”蓝底白字广告牌,店内“边境连锁 源头直供”的广告比比皆是。从商品品类上看,主要有酒类、粮油、巧克力、糖果、奶粉等俄罗斯特色商品,大部分商品都有标注产地,如俄罗斯、白俄罗斯,也有部分埃及、韩国进口产品,均有标注进口国产地。
记者注意到,一些非进口商品混在这些进口商品中售卖。在该商户“必购榜首”广告牌下的多层柜台中,记者查看一款“抱蜜熊400克荞麦”面包的包装背面,看到产地为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生产企业为绥芬河市俄之恋食品有限公司。

这款“俄罗斯大列巴”产地为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张文章/摄

中俄国际商行内,很多看着像进口的肉制品实际为国产产品。张文章/摄

这些套娃均无产地厂名厂址信息。张文章/摄
在福州市5A级景区三坊七巷的中俄国际商行(莫斯科风情馆),记者看到商家给不少俄罗斯蜂蜜标上了功效。一款“俄臣蜜牌黑蜂蜜”的价签右边,写着“黑蜂蜜作用:清热解毒 利湿消肿”;一款“俄臣蜜牌山花蜂蜜”的价签左边,写着“抗菌消炎”;一款“俄臣蜜牌刺五加蜂蜜”的价签左边,写着“益气健脾 补肾安神”;一款“俄臣蜜牌沙棘蜂蜜”的价签右边,写着“提高免疫力 适宜人群:高血压、高血脂”。

中俄国际商行宣称“俄臣蜜牌沙棘蜂蜜”能提高免疫力。张文章/摄
按照相关规定,食品不得明示或暗示治疗作用。记者查看这几款蜂蜜包装的中文标签,并没有这些功效宣传内容。

中俄国际商行宣称“椴树蜜”能养胃补虚。张文章/摄
细看标签 理性消费
2024年12月16日,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发布提示称,消费者在选购俄罗斯商品过程中发现,有些食品是从俄罗斯进口的,还有一部分标明“俄罗斯风味”,如大列巴、肉肠、奶粉等,其实是国内生产厂家生产的。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要正确辨别这些食品到底是俄罗斯进口还是国内厂家生产,首先看中文标签是否标注原产地(或原产国)。按照《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七条、《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规定,如果中文标签上标明了“原产地(或原产国):俄罗斯”及“境内代理商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说明该食品是进口俄罗斯食品;反之,中文标签内容中出现了国内的生产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及国内的产地,或标示着中国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及执行标准,说明这是在中国境内生产的食品,不是进口俄罗斯原产的食品。
其次,看中文标签与外文是否对应。按照《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规定,如果食品标签上的外文与中文没有对应关系,且标示的外文大于相应的汉字,都是法律法规不允许的。
再次,看中文标签是否标注在华注册编号。按照《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管理规定》和《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规定,2022年1月1日起,进口食品的外包装上需标注在华注册编号或者所在国家(地区)主管当局批准的注册编号。如果消费者在购买俄罗斯食品过程中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发现相关违法线索,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或拨打12315投诉举报。
2024年12月31日,福州市消委会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者购物时,要注意分清是俄罗斯进口的食品,还是俄罗斯风味的食品。对俄罗斯风味的食品要仔细查看商品的产地、生产商等信息,避免被虚假宣传所迷惑。同时,消费者也要理性看待这些所谓的“进口食品”,不要盲目追求异域风情而忽略了商品的实际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