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法研究会通字(2017)5号
3月14日,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在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1层会议厅举行庆祝3•15主题活动,本次活动包括举办《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首发式、发布3•15案(事)例、举办诚信中国3•15网络晚会三个部分。中国消法研究会会员、3•15专家、3•15案(事)例单位、媒体等约200人参加活动。
活动首先是启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首发式,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曹三明向大家全面介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专著的撰写过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是由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组织撰写,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的学术著作。全书分为总论篇与分论篇两大部分,一共19章,近百万字,历时6年,由40位专家学者以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负责撰写。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李国光大法官担任撰写委员会主任。撰写过程中,各位撰稿人或撰稿负责人力求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入研究有关问题,做到理论上有创新、实践上有创见、资料上要完备、引文上要规范。可以说该书是我国当代专家学者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同时也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撰写委员会主任李国光出席活动并讲话。李国光表示经过撰写委员会全体成员和各位专家学者的努力,由中国法学会支持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专著终于问世,这是消法研究会的大事,也是全国消费者保护法学专家和全国消费者的一件大事。专著涉及各个消费领域,贯彻执行中央关心民生、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供给侧改革”重要决策的学术性著作,每个读者都可以找到他们生活琐事的法律应对。专著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抓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是操作性强的著作,它指引广大消费者怎样在纷繁复杂的消费环境中维护自己应有的法定权利。专著既有常态性的消费者保护法律对策,又有网络消费、金融理财消费等新型消费维权问题的应对,这是研究会在以往研究新问题、新动向、新对策,处于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前沿做法的集中展现,研究会今后应该继续坚持这一做法。
活动现场,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会长河山发布了2017年3•15案(事)例:北京智光特殊教育培训学校培养教育智力残疾学生的事迹;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判决消费者购买违法橄榄调和油胜诉的案例;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审判的隐瞒经营者身分误导消费者的行为构成欺诈的案件;河南省禹州市人民法院审判的王某等生产、销售假药,假冒注册商标案件;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贵州省惠水县人民法院审判的“一元买套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江苏省消费者协会针对垄断行业提起的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江苏省镇江市工商局建设“智慧315”维权平台,开启消费维权新模式;福建省南平市医患纠纷调解处理中心以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事迹;中国质量万里行消费投诉平台以“互联网+维权”的创新方式解决消费投诉的事迹;叶光组织消费者购买违法橄榄调和油索赔的事迹。河山会长向大家介绍,消法研究会自2006年12月28日成立至今10年,积极为立法、司法解释献言献策,并在每一年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期间设立3•15论坛,发布3.15案(事)例,以案说法,弘扬消费维权正能量。
诚信中国3•15网络晚会穿插在整个活动环节中,由北京智光特殊教育培训学校特奥天使艺术团的智力残疾学生表演《中华民族服装展示》,舞蹈《明天更美好》、《小鸡 小鸡》、《我相信》,诗朗诵《我是一只丑小鸭》、《我的好妈妈》,钢琴独奏《梦中的婚礼》;北京爱之声艺术团特技表演《蔬菜吹响打假歌》和演唱《神舟》、《红月亮》、《一剪梅》、《绿旋风》等节目。
爱心人士马静等同志向北京智光特殊教育培训学校捐赠用品,中国消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郝庆丰为孩子们捐款5000元。
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首发式、3•15案(事)例发布暨2017年诚信中国3•15网络晚会》
中国消法研究会办公室
2017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