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光之声-关注热点、焦点、疑点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奋勇前行...

叶光·打假·维权

重庆叶光商品咨询有限公司-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指定质量法维权调查机构

http://www.yeguang315.com

保健食品违规加药成“毒品”

发表于:2007-12-30 点击:

来源:中国消费者协会网站

    这几年,保健食品一直不太平,负面新闻总是多于正面信息:夸大功效,虚假宣传,把无说成有,化腐朽为神奇。而这当中最为骇人的当属近些年出现的食品加药。2005年,广州某公司生产的减肥胶囊,因加入了“芬氟拉明”西药成分,造成一减肥少女死亡的恶果。尽管卫生部每年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保健食品的专项整治活动,但在利益的驱动下仍有为数不少的企业以身试法。不久前,5种违法添加了西布曲明、酚酞等药物的保健食品被查处通报。

    加药保健品,不保健反害人

    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都有其特定的适应症、副作用、用法、用量,患者服药前,可以从医生或药品说明书中了解这些情况。但把药品加入到保健食品中之后,不法生产者是不会把药品的名称、成分和含量等情况标注在产品包装上的,这样消费者就会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服用了药物。普通药物在临床使用前都经过了毒理实验验证,但保健食品中添加化学药物后,其安全性是不可能经过毒理实验的,因为保健食品本身就不允许添加药物,因而其安全性也无法保证。此外,多数不法生产者在添加药物时都很随意,更容易造成消费者大剂量、超剂量地服用药物。因此,非法添加药物的保健食品,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在减肥类的保健食品中添加的药物有利尿剂,它可以通过促进排尿来降低体重,但若长期服用会出现口干、恶心、呕吐、心律不齐等不良反应。
    在刚刚被查处的5种减肥食品中均含有酚酞和西布曲明。酚酞属于接触性轻泻药,有一定的减肥效果,但副作用是有可能引发过敏性反应,导致皮炎、瘙痒、肠炎、药疹、灼痛等病症,如果长期滥用,还会造成电解质紊乱,诱发心律不齐、神志不清、倦怠无力等症状。所以,酚酞在西药中也是被控制定量使用,保健食品中是严禁使用的。西布曲明是一种中枢神经抑制剂,具有兴奋和抑制食欲的作用,它的副作用比酚酞还要大,有可能引起厌食、失眠、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肝功能异常等严重后果。在临床上,冠脉疾病、心衰、心率失常,有中风病史的病人和循环系统疾病的患者是不宜服用的,并且目前还没有西布曲明服用过量的特效解毒药,因此,西布曲明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西布曲明曾在美、德、意等国家致数十人死亡,因而被许多国家禁止使用。

    在性保健类的食品中添加的药物有枸橼酸西地那非和西力士等。

    2007年3月,江苏省盐城大丰市卫生监督所查获了大批伪劣的男性保健食品,其中G蛋白白金片、鹿茸血浓缩精华素片均宣传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甚至做出了90分钟乃至10分钟快速起效的承诺。涉案人在接受审查时承认,产品之所以宣称短时间内有效,是因为这些男性保健食品中添加了伟哥粉和西力士。
    伟哥粉就是指化学合成药物枸橼酸西地那非,俗称伟哥;西力士,通用名为他达拉非。这两种药物主要用来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在临床使用中已经发现对视觉、血压和心脏有一定副作用,所以都属于处方药,必须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使用,否则很可能会出现急性心肌梗塞,甚至危及生命。但在查获的这些产品外包装上却都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心脏病患者均可使用”的字样。
    此案后在江苏省大丰市卫生、公安等部门历时三个月的调查,最终认定,该案涉案金额达118万余元,销售网络涉及17个省市。在查清流向后,江苏省卫生厅紧急通知全省卫生监督部门进行追缴,竟查获了7000多箱。
    在抗疲劳类的保健食品中也发现有“伟哥”,可导致男性缺血性视神经疲劳甚至永久性失明。 
    在改善睡眠类的保健食品中添加有安定药物,长期服用会出现视物不清、便秘、头痛等不良反应。
    在增高类保健食品中添加有激素,长期服用会改变人体代谢,导致儿童性早熟,增加患癌症、糖尿病和心脏病的几率。
    在调节血糖类的保健食品中添加有格列本脲、格列奇特等具降糖作用的处方药。格列本脲又叫优降糖、达安宁,是上世纪70年代使用的一种降糖药,有很强的降糖作用,在人体内作用时间较长,一旦产生严重低血糖很难救治。格列本脲属处方药,副作用比较大,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长期服用对肾、肝的损伤比较大。格列奇特降血糖作用比较缓和,大多数患者对该药的耐受良好。但服用该药期间要经常检查血象。幼年型糖尿病、伴有酮症糖尿病者需注射胰岛素,不能单独使用格列奇特。但这样的【注意事项】保健食品是不会提醒的。
    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保健食品中添加有生长激素。无论什么用途,激素的应用都是有严格标准的,否则会造成孩子性早熟,还会夺走人体内的钙。
    美容类的保健食品中添加有雌激素等。雌激素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延长女性的“青春期”,也能导致乳腺导管上皮细胞的增生,甚至发生癌变。据国外报道,化学性雌激素使用后,28%的人有发生乳腺癌的可能。
    …………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十条规定:“食品不得加入药物。”
    保健食品加药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而许多消费者在不法商家的欺骗和误导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服用了含违禁药物的保健食品,不仅损害了身体健康,而且某些药物还会掩盖症状,耽误正规治疗。
    加药违禁为什么禁不住
    保健食品为什么加药?为什么保健食品加药屡禁不止?
    卫生部卫生监督局副局长于军是这样阐述的:主要还是生产企业受经济利益驱动。保健食品的功能是有限的,生产企业为了强化保健食品的功能,在里边加进一些药物,增强保健食品的功能。有了这样一个经济利益驱动,有一些不法企业就违法地添加一些药物。
    其实,违禁添加药物的企业自己也知道“罪责难逃”,为了不被查出,有的企业便将生产批号“化一为多”,即将同一批生产的保健食品打上多个不同“批号”,这样即使被查出了某一个“批号”的产品中含有药品,那也只能查处这一“批号”的产品,其他产品就可以幸运躲过了。
    还有的企业在添加物上做手脚,试图用残留物掩盖非法添加药物的行为。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稽查大队在一种减肥类保健食品中检出了酚酞,但企业辩称是生产过程中调pH值的指示剂残留物。但经检测发现,酚酞平均含量为20.2mg/片。市场上销售的酚酞片是50mg/片,每次服用1~2片。而该保健食品是20mg/片,每次服用2~4片,用量正好相当。这么有目的地加入不可能是指示剂的残留物。
    还有一些不法生产商为了逃过监管真是用足了聪明才智。某企业生产的调节血糖的胶囊产品自称是“诺贝尔医学奖全新成果”,产品中加入了格列本脲,但无论如何检测,产品都是合格的。最后,药检所的实验室工作人员连续工作了60多个小时,终于在胶囊壳中发现了格列本脲。
    在临床应用上,格列本脲最大用量不超过每日15毫克,而该胶囊每粒都含有4.2~5.2毫克的格列本脲,按该胶囊包装上的说法,每日要服6粒,这样算来,每日就要服用约30毫克的格列本脲,是最大用量的两倍。

    不法企业想方设法与相关部门捉迷藏,的确给监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在2007年2月9日中国政府网举行的网上座谈会上,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等6部门相关司局负责人,以及有关专家和2位消费者代表以“做好食品安全工作”为主题进行了网上座谈。卫生部卫生监督局副局长于军在回答网友的问询时指出,首先明确保健食品加药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要坚决予以打击的。
    自2001年以来,卫生部每年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保健食品的专项整治活动,重点针对减肥类、辅助调节血糖类、抗疲劳类等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药物情况进行清理整顿,并对添加药物的保健食品一经核实,就向媒体和公众公布。
    于军说,近几年,我们依照相关法律,撤销了38种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其中有31种为非法添加药物的保健食品,有7种是夸大功效、夸大宣传的保健食品。上述产品生产企业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吊销了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针对保健食品的这种违法现象,卫生部将继续加大这方面的查处力度。他同时提醒广大消费者,对宣称有神奇疗效或者功效的保健食品一定要慎重,不要上当,并希望广大消费者对这种情况进行举报。

    保健食品又一个安全问题

    2006年,与保健食品有关的两条消息值得今天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包括消费者自身好好反思。
    一条消息来自大洋彼岸。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向美国消费者发出警示:不要购买和食用从中国进口的某品牌的保健食品,并禁止该保健品进入美国。因为这种声称能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增强男性性能力的保健食品含有没有标明的处方药物成分,使用不当有可能导致生命危险。虽然该产品生产企业表示从未出口产品到美国,FDA检测的是假冒产品,但FDA的决定却是板上钉钉的。
    另一条消息来自国内媒体报道。2006年国内保健食品的销售总额已接近正规药品销量的1/3左右,由此发展下去,很可能有一天会使保健食品的销售量大大超过正规药品,一些中小药厂现在已经开始转产生产保健食品了。
    从监管的角度看,应该说,卫生部门是负责的。但是负责审核签发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毕竟是卫生部,因此解决这个6年来屡禁不止的安全问题责无旁贷,恐怕不是每年一次的专项整治能解决的。况且,多年来,保健食品产生副作用甚至中毒,在某种程度上已成视觉污染的保健食品广告等问题时常见诸报端,这恐怕也不是能仅靠严厉打击保健食品加药就能解决的。也因此,来自政府部门的对消费者的“提醒”虽很人文,但并非主要职责。所以,政府部门还是要多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加强市场监管,让那些宣称能治病的保健食品失去生存空间。
    从生产的角度看,靠投机欺骗消费者最终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有句广告词说,药品生产是“良心行业”,其实,保健食品生产不仅是“良心行业”,还是“道德行业”。无视法律法规,违禁添加西药,无异于掺假、掺毒,无异于图财害命,这样下去,势必毁掉整个行业。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要清楚保健食品只是一种食品或营养补充品,于健康有益,但不能指望治病。一位业内人士曾透露说,一些企业之所以不计后果地往保健食品中添加药品,也是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因为,很多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并不真的了解保健食品,多数人都希望食用后能像服用药品一样见效,甚至在保健食品柜台前问询的话都是“这是治什么的?”如果吃一盒两盒还看不出效果,他们可能就会放弃。除了牟利,也为了拉住消费者,企业就把药品加进去了。
    中国保健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贾亚光先生指出,保健食品根本不具备治病的功能,一个病人如果不去服药而指望靠保健食品来治病,这是认识上的巨大误区。他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辅助降血压、辅助降血糖、抗疲劳和减肥这样的“类药”保健品中是最有可能被加药的。他强调,辅助降血压、辅助降血糖这样的保健食品只适合那些血压、血糖高但并不是高血压、糖尿病的人,如果已被确诊为高血压或糖尿病最好还是老老实实按医生的要求去吃药。至于肥胖问题,这是全世界都未攻克的难题,不能指望吃减肥食品来变瘦,因为减肥是个很复杂的问题,还必须改变不科学的饮食方式和生活方式。世卫组织给出的减重标准是每月2.5公斤,至于一些巨胖一月减去10斤甚至一年减去100斤,那是在医生的严格指导和观察之下完成的。
    贾亚光先生最后提醒说,当您在购买某种保健食品,特别是上述“类药”保健食品时,如果该产品宣传说具有“疗效快”的特点,那就不要购买了;如果您已经购买了,吃后发现“效果特好,甚至比吃药都有用”,那就坚决不要再吃了。?

  (本刊记者 段梅红)

责任编辑:none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ICP备05000872号 公安公共信息网络安全备案号:50010501500072

版权所有(1998--2015):叶光之声.叶光打假维权网 后台管理 地 址:重庆市江北区鹞子丘路62号1幢0811室(龙湖新壹街1号楼) 邮 编:400020 

电 话:13193161817 QQ群:84345578 E-mail:yeguang315@163.com 您是本站第位访问者 位访问者